文/港都DJ致源


「河在大笑。是的,事情就是這樣,凡事如不備受辛苦而得一個最後的了結,就會從頭復演一遍,同樣的煩惱也又重覆一回。」赫塞 - 流浪者之歌

 

旅行的目的從來都不是離開而是為了回家,流浪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放逐而是為了找到。你內心那個呼喊你流浪的聲音還有渴望,如果沒有被滿足總會是你一生的業障。

 

有一個總是在對岸工作的記者朋友,在搭上首發第一班的青藏鐵路進到拉薩之後,告訴我:兄弟,你真的要來一趟拉薩,這裡這個世界上最靠近天空的地方,彷彿伸出手就能抓到天空,那個藍到透明的天空,讓你好像可以看到天堂。

當時聽他說得活靈活現,心中卻沒有太大的共鳴,看完電影「轉山」之後,我才慢慢能夠懂得這種感受。

 

「轉山」這部電影起源自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

作者謝旺霖的一趟旅行,轉化成為一本小說,而這一本小說再轉化成為一個以光和影建構的英雄故事。

同樣都是單車電影,「轉山」和台灣的單車電影「練習曲」不同的地方在於『人』在這兩個故事中的角色和比重。

 

「練習曲」有著濃厚的人味,是一場男孩的冒險故事加上社會批判還有風土民情的記錄任務,人與人之間複雜的元素讓「練習曲」在小品的影像形式當中有著史詩的內涵;而「轉山」卻恰恰相反,大山、大水、大風景構成影像的史詩形式,但是這些大山大水卻很巧妙的包裹出一種小品的內涵,是主角張書豪這一路上的心境轉折,頗有男孩長大為男人,男人蛻變成英雄,英雄回歸為凡人的輪迴循環。也讓人不禁聯想到德國小說家赫塞的流浪者之歌。

 

 

https://www.facebook.com/eddie98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ff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