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錄於高雄市電影館2012年11月份月訊【大搜查線─館藏專欄】


搜查員/謝一麟

前言
謝一麟前兩期我們從手繪電影海報的介紹,回顧過去台語電影的題材類型;從陳子福的手繪美學分析中,感受電影海報背後創作思維的趣味。時至今日數位時代,但仍有海報設計者還是用手創、手繪來做電影海報,高雄電影節從2008年至今年的主視覺海報正是用手工原創的方式來設計。我們就直接來盤問2008年後高雄電影節的主視覺吉祥人物「火球人」的創造者——小子(藝名,但江湖中也幾乎沒人知道他本名)吧(熱血握拳貌)!


Q:火球人的構想是怎麼來的?為何要用粘土捏?

A:那時策展人晧傑唯一的設計指示是說好像可以有個吉祥物或人物來做高雄電影節代表,那時候我正在當兵,就在軍中用「成功筆記本」(尺寸大小可以塞在軍服上衣口袋的小筆記本,軍中福利社與軍用品店均有售)畫,火球人之前有個火球機器人,那才是原型。後來畫的稿子沒過,放假的時候用粘土捏一隻看看,結果這版本就順利通過。

用捏的單純就是想要用這方式創造一個人物,他是真的存在,畫只是一個平面,模型存在更讓人有存在感。做的時候在想高雄意象這問題,卻想不到任何高雄元素,這是高雄滿可憐的地方。那時候很多視覺設計都用八五大樓,但八五大樓當時是廢墟。那愛河呢,這也有點詭異,它可以做的像親水公園一樣,可是現在親水只能搭愛之船,如果靠近它會被當成像要去跳河自殺,高雄自許為海港城市,可是只有海產,沒有河港文化,這樣哪叫海港城市?

後來我就放棄從高雄找任何東西這種方法。高雄陽光很有趣,高雄很熱,只要出去就會被曬傷,但是有風,跟台北的陽光不一樣,台北的陽光很悶,高雄的陽光雖然會曬傷,但是很直接,有種暢快感,這種直接性和高雄的勞工很有關係。所以就做一個火球和膠捲,眼睛充滿戰鬥意志,感受到高雄火辣太陽的直覺。

2008    

Q:那主視覺的字體(高雄電影節)是自創的嗎?

A:找我自己喜歡的感覺去做出來。中文字體和英文字體設計不一樣的地方,中文要做就要做幾千個字。字體設計調的東西都很細微,調的都是「飾線」,比如說黑體就沒有飾線,中文宋體的飾線就是毛筆寫出來的,有一定的規則,改飾線要花很大的工夫,怎樣讓人看了會很舒服,又可以當主角又可以當配角,又可以彰顯出特性。


Q:為何2009年的火球人又重新捏?還有為何競賽和主視覺海報都是用捏的?

A:2008年那隻是草創,沒有完全表現出來,所以重捏,另一方面,想讓火球人有故事性,就像特攝片。故事很簡單就是外星人入侵,火球人來把太空船打飛。
用捏的這樣才能表現特攝片,我從小就喜歡特攝片,小時候我爸都會去租錄影帶,後來看到哥吉拉一看就上癮,每一集都要看五次。哥吉拉是從以前活到現在的恐龍,因為核爆而突變成怪獸。還有另一個我很喜歡的角色是原子小金剛,它們兩個的存在是一種矛盾,對於核能的恐懼和對核能的愛。

2009  

Q:2010年為何大改變,不再用捏粘土的方式?

A:我覺得不算大改變。捏粘土是讓人感覺真實存在,2010年覺得要改變,讓火球人比較有情緒或慾望,而不是看起來傻傻的。那年主題是「愛慾星球」,一直在斟酌要怎麼呈現愛慾,火球人是陽剛的形象,要怎麼呈現愛慾這種比較汁液的東西。那時候就想到愛神,所以前導海報是愛神的手,本來是想把愛神畫出來,但這就會遇到千古難題,就是會有形象美不美的問題,嘗試過各種方式中就是沒過,一開始有把火球人的火焰變成人體,後來沒過,嘗試過很多版本,兜了一圈又回到原來的提案,過程中林林總總畫了五十隻火球人,還為此和策展人在西門町大吵。

2010  
 

Q:2011年又為何轉變成美式漫畫風?

A:2011年希望放點態度在火球人身上,比如說他不喜歡核能,他會生氣,他會對我們存在的東西發表看法,想藉由一年年的視覺設計發展讓他有個性。選擇美式漫畫風格,是因為那年主題是「Dead or Alive」,一方面是那時候在看《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覺得喪屍的題材很有趣,那時候還去買一大堆美國漫畫來看。海報的網點是電腦做出來,我先手繪上色,再進電腦做網點。做這些質感,做出來很開心,但是做的過程很累。

2011  
 

Q:今年火球人又有何成長或轉變?

A:讓他有個性之後,接著希望他建立世界觀。一開始就希望火球人小一點或是退居幕後。加上文化局方面的想法,希望用各種方式去隱藏火球人但是又不希望他消失,這種感覺就好像切格瓦拉,他死後圖像印在Tshirt上,比如說像社會主義,出現時代表勞工階級的形象,那時候出現一種構成主義,很有社會主義特色,比方說用方塊,他們認為那種太複雜的筆畫或是工法根本就是菁英階級,一般老百姓根本沒辦法做那些東西,像前蘇聯的設計都是色塊比較多。

這海報設計版本算是跟梅里葉(Georges Melies)致敬,又回到特攝片的老梗,還好這版本滿受肯定。海報裡的火箭是聚二乙烯(巧拼地板)這種材料,齒孔是用美工刀一個個刻出來,再用釣魚線吊起來,所有物件定好一次拍攝,定好光線閃光燈,先整張拍,再一一單拍物件和背景,「未來時代」字體是自創的,這是受到《異形》的影響,它的字體很有未來感和驚悚感,我再把字體變圓一點、粗胖一點,旁邊加兩個角有一種方向性。字體粗大已經有史詩的感覺,這兩角有點像法西斯、獨裁,大時代的感覺,有點氣勢,如果字是平面,那兩個角就有點像是紀念碑,像是那個時代留下的東西。

背景的雲是用拍照的,再進電腦做點效果。只有外星人是合成,其他都是實體拍攝,買了很多顏色的反光膠帶,燈打在反光板上,所以雲才出現各種顏色。沒有打光的話很多東西都是白色和黑色,下面有個透寫台(光源),然後接外閃和日光燈,最困難是反光板放的位置,還有外閃的角度,這會影響到畫面,這兩個是最難。字是用保麗龍割出來,表面再貼一層膠帶。這樣版本最能呈現特攝片的感覺,無論是哥吉拉或梅里葉都是這種感覺,特攝片沒有電腦動畫,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效果。其實拍攝哥吉拉那時已經有電腦特效,但是他們認為如果做的太真,那就把特攝片做死了,沒有想像的空間,這變成特攝片的特點,努力去模仿真實,後來變成特點。

2012  
 

Q:身為火球人阿爹的心情?

A:這很妙,明明是一個虛擬的人物,平白降臨到這世界上,剛開始沒人知道,到後來漸漸有人會想要和他合照,有些人會因為他,覺得這影展有生命力,會當成好像現實存在的人物,因為他,影展做得更有活力,他給影展團隊力量。這樣讓我了解原住民為何會崇拜圖騰,響尾蛇、豹,它就是一個圖騰。今天做電影節就會變成一份子,變的和他一樣有熱情、熱血,經過這種事情,很難有人可以再說服我,說視覺設計是沒有用的東西。

從小到大我受到的教育,大家都告訴我說,視覺好不好沒有用,設計好不好沒有用,會賣就會賣,不會賣就不會賣,經過這種事情,就沒辦法說服我說他無足輕重,當然他不可能決定性的改變東西,但是我相信他是可以給人力量,這就是支持自己每年做下去的力量。

像2010年電影節網宣人員營造火球哥就很成功,有人在網路上要約火球哥喝咖啡,雖然他是虛擬人物,但大家把他當真實存在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當知道自己創造出來的人物有這樣的發展是很有趣,幸好當時沒有做八五大樓(大笑),那時候抓的方向是對的,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高雄意象,也造成他沒有任何包袱。(完)

※2008至2012年的高雄電影節海報皆為本館典藏品,想看火球人變形請至館內3樓尋寶!

 


arrow
arrow

    kff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