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fgf_poster

本文轉自

  • A Fierce Green Fire(燃燒吧!熊熊綠燄)

入圍英國雪菲爾紀錄片影展的綠色單元。影片受同名書籍啟發(紐約時報前資深記者Philip Shabecoff 著),以紮實的人物訪談和多樣的影像檔案(新聞、照片、劇情片),重探五十年來重要的環境運動/抗爭。影展期間,沒有機會進戲院看到大銀幕版本,而是回台灣後,為了高雄電影節的邀片才看到樣片。

本片以五個章節、順時演進的敘事手法,不算創新。但近兩個小時的篇幅裡主題清楚,讀來十分流暢。片頭前兩分鐘,畫面和音樂由慢至快(象徵環境變遷的速度?),讓觀者一一瀏覽那些隨後將出現的人物、事件。似乎意味著我們即將目睹的,已非曖昧的徵兆,而是直接的生存警鐘。

包括大峽谷反水壩運動、紐約州運河的工業廢料外洩抗爭、永續生態倡議、拯救亞馬遜雨林、反鯨魚濫捕和全球暖化議題在內,影片以具體的事件,探討人與環境、文明與自然的永恆辯證。

人類的社會、政治、哲學、醫療史,在綠色火燄中一一湧現。

影片副標頗具深意:The Battle for A Living Planet。「一個星球」的環境劇變,與行動的聚散、人的掙扎和挫折,都緊密聯繫。人的(不)作為、立場、污染物,遇上大地、天空和海洋,像無止盡的變奏交響。如同片子的旁白與配樂,時而沉緩、時而激昂。

每一章節都有運動中知名、關鍵的參與者現身說法。如:組織居民調查運河外洩污染的Lois Gibbs(Love Canal Homeowners Association);綠色和平組織的共同創辦人;以及致力亞馬遜雨林保育及巴西原住民人權運動的Chico Mendes。受訪者的面容多了歲月的印痕,但重新回顧當時的困境和影響,仍提供清楚的脈絡。反省力道不減。

在台灣,圍繞著土地開發、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育的衝突,較諸國外的案例只有更加危殆、猛烈。多氯聯苯毒油事件、反水庫運動、中科四期強制徵收灣寶農地、國光石化開發與白海豚保育、核電廠/廢料問題,都是不容我們迴避的生活實況。

《熊熊綠燄》探討的環境運動,雖多位於美洲地區。但每一章從事件細節到後續影響,足夠讓我們提出自己的經驗和質問。影片最後兩章,分別以「全球行動」(Going Global」和「政治風向」(The Political Climate)為標題,從雨林的消失談到全球暖化,試圖突破地域、族群的限制,提醒我們:每個環境事件,都是環環相扣的公共議題,都不是單一、個別的問題,因而無人能置身事外。

作為「同一個星球」上的現代居民,安全的舒適區(comfort zone)純屬想像。片末的訪者,重新將「環境運動者」的責任與意識,解放到每一個個體身上。

「如果你在意空氣、在意食物、在意水,你在我心中就是一個環境運動者。」

片尾,主題旋律再次響起。在黑白照片裡,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與人的感性想望重新合成。(那是我們的未來時代?)。往昔的人物、痛苦的吶喊重新顯影,勾引的則是現代觀眾心中的希望之火。

或許,就讓我們不抱期待地延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ff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